日期:2021-08-12 浏览:693
隔离衣、防护服和手术衣,三种衣服看着类似,却不一样。
医疗防护用品就是医务人员上战场的“防弹衣”。疫情当前,物资紧缺,我们希望每一件防护用品都能被运送到最合适的位置发挥的价值。专门讲讲 隔离衣、防护服、手术衣。
功能:
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防护用品。防护服是防止医护人员被感染,属单项隔离。
穿衣指征:
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随移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汇物喷溅时。进入部门如ICU、NICU、保护性病房等,是否需穿隔离衣,应视医务人员进入目的及与患者接触状况决定。
防护服: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患者时。接触疑似或确诊SARS、埃博拉、MERS、H7N9禽流感等患者时,应遵循感染控制指南。
手术衣:经严格无菌消毒、在专门手术室进行患者侵入性治疗时使用。
其他
隔离衣:
通常来说,隔离衣的材质为 无纺布材料,或与具有更好防渗透性能的材料如塑料薄膜结合制成。通过各种无纺布纤维接合技术的使用能保证隔离衣的完整性和韧性。隔离衣应能遮住躯干和全部的衣服,以构成微生物和其他物质传播的物理屏障。隔离衣 可以是重复使用的,也可以是的,不带帽子。隔离衣应具有一定的 耐磨性和防撕裂性能。
从《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隔离衣定义来看,没有防渗透方面的要求,隔离衣可以是防水的也可是不防水的。但根据卫生健康委员会最近印发的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一版)》,在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疗过程中, 医务人员穿着的防护服需具有防渗透性
手术衣:
从功能角度看, 在临床上需要使用隔离衣的多数情况下,手术衣和隔离衣是可以互通的。
至于手术衣相关的标准,我国于2005年就发布了YY/T0506。该标准同欧洲标准EN13795相似,对手术衣材料阻隔性、强度、微生物渗透、舒适性等均有明确要求。手术衣应该是 防渗透、无菌、连体、没有帽子。
防护服:
在介绍的三类个人防护用品中,防护服是防护等级、防护效果设备。防护服的作用就是防止医护人员被感染,属 单向隔离。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便需要按规定穿着防护服。根据卫健委近日印发的《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医务人员应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使用普通隔离衣, 在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使用防护服。